無飯夫妻
有時覺得現在的我有點不可思議, 尤其是放工後燒飯. 我們從前是無飯夫婦, 解決晚餐主要是靠娘家及住所附近的餐廳. 近年除了愛上做西點外, 還愛上燒飯. 不過, 無論對某事情有多熱愛也好, 每日也要重復做的話也會生厭. 就像我總不會每天都做麵包. 又正如彈琴, 當小朋友很有興致的開始學琴, 然後每日也要重覆練習一些曲目時, 很快, 很多人都會忘記當日雄心勃勃, 然後...... 所以, 我還是選擇性的放工後燒飯. 不過, 飯實在不是我所愛. 可以的話, 很多時也會選擇意粉.
好友從圖書館借來肥媽的食譜, 然後scan 了很多給我. ceo 很早前對我說, 他對這女士的烹調方法及成品有所懷疑, 因為他認為"鬼婆"不懂吃, 又何來懂得烹調呢. 於是, 我沒有告訴他今晚這道菜是跟她的方法去做. 待他吃過後才托出真相.

這個牛仔骨的方法很簡單, 跟羊排一樣, 用上rosemary 及蒜蓉. 然後只用了約20分鐘便完成這頓晚餐.
晚飯後有人說: 老婆, 你d廚藝越來越進步. 聽罷這句, 辛苦少少亦是值得.
我心想, 誰說鬼婆不懂吃!
跟!
抵受不了好友幾天連續做這個包包的引誘, 單是看她的形容, 這個包的特獨的味道和口感已經在腦海中出現, 差點兒淌下滿地口水. 一直以來做只是跟著書本做這個合桃包. 經她的改裝, 換上提子後更迎合我的口味.
雙芒
上星期有一個全蕉的蛋糕. 今期又有一個全芒的物體.
前幾天弄芒果布甸時, 突然有奇怪的想法: 若在芒果mousse 中加入布甸, 那不是很"芒"嗎? 於是, 我便將加多了魚膠粉的布甸放入5" 模, 雪好後, 再將一半的mousse 倒入6" 模, 略雪好後, 再放入布甸, 然後再倒入其餘的mousse 糊. 結果做成了這個中間有布甸的mousse 蛋糕了.
希望收到的人會喜歡^^
咸定甜?
餐包2味, 咸甜任君選擇 :D
香蕉蘋果後
今期是芒果也.
其實我是懶人一個. 因為家裡地方狹窄, 攪拌機要放在廚柜裡, 要用的時候才取出. 所以, 每次要用攪拌機時, 我總會想想, 有甚麼東西要"攪", 有的話便一次過處理.
數天後, 要幫友人弄一個芒果慕絲蛋糕. 心想: 予期要切芒果, 還要放進攪伴機打成蓉, 於是便"順便"多打2個芒果, 製成芒果布甸. 在做芒果布甸時, 突然有新靈感.... 在這裡賣一個關子, 後天才揭曉.
中學時, 同學曾教我做芒果布甸, 材料是有芒果jelly powder而沒有芒果蓉的. 我只能說, 不是不好吃, 只是味道很假. 到近年患上"diy 食物瘋狂症"後, 便四出搜尋真正的芒果布甸食譜. 結果, 有一天在書局裡看到這個食譜, 便二話不說的抄下來. 這個做出來的味道很香且滑. 但跟酒樓的相比, 還是欠缺一些東西. 這只好自我安慰, diy 跟人家售賣的始終會有點分別, 又或許人家是用了色素或味精吧.

攝影師花了很多時間才能為它影出一張沙龍, 誰知, 連它的也頂不住"開始溶了.
天使? 魔鬼?

明天朋友會到我家一起做麵包. 做包之餘, 她們說還想做一些健康的西點. 在她們眼中, 健康的西點是不含膽固醇, 即是不要有蛋黃或牛油. 但, 西點跟本不可能缺少這2樣東西. 她問我有沒有沒有蛋黃的蛋糕. 我坦白地對她說是有的, 但味道及口感我也接受不了. 除了腥味外, 還有就是蛋糕的質感像發泡膠, 一點也不好吃. 但她不死心, 還是希望做一次給她試. 那好吧, 反正雪柜裡有一樽的蛋白. 於是今晚便先行弄好這個魔鬼的天使蛋糕, 明天在做雪紡蛋糕給她們比較一下.
因為我實在接受不了蛋白蛋糕的腥味, 所以加進了可可粉, 效果真是好一點點.
本週焦點: 蘋果
繼香蕉後, 今期的主角是蘋果.
受不了好友的引誘, 今晚漏夜弄了這十數個小蛋糕. 蘋果果真是甜品的好拍檔. 突然有奇想: 它除了可加進雪紡、muffin、麵包餡、批外, 若加進芝士麵糊裡一起烤焗會變成怎樣的蛋糕? 真的想試試喔!
巫婆的蘋果
衷心謝謝好友的介紹, 加入了肉桂粉的蘋果"說謊"蛋糕, 好味到
震!
上週末到甩之島逛, 碰上日本美食節, 售賣很多名符其實的日本貨. 其中, 水果貨架上放上了這款青林縣的綠色蘋果, 雖然價錢有點貴, 結果我還是買了2個回來試試. 其實它的味道一點也不像青蘋果, 比富士果更甜更爽, 即使磨成蓉後放入麵糊裡, 焗出來的成品也保留這種獨特的味道.
與別不同
雖然又是餐包, 但做法跟平日的略有不同.
平日, 我是在晚上搓包, 發酵半小時候, 便放進雪柜裡繼續第1次的發酵. 到第二天早上, 便放氣、切割及造形, 隨即放進雪柜, 待晚上回家後, 從雪柜裡取出麵糰, 作最後發酵及烘培. 這樣做出來的餐包, 很彈口及有質感.
因為朋友想品嚐新鮮出爐的麵包, 於是, 我便將做法略為修改. 並且做了一次對照實驗, 看看2種方法做出來的有甚麼分別.
上週五晚上搓了餐包麵糰, 同樣也在室溫發酵了半小時, 然後放進雪柜裡. 星期六晚上, 將麵糰取出, 同時也放氣、切割及造形. 一共分割了10個小包. 每5個放進一盤. 我將其中一盤照著"正常程序"來做, 第二盤則在發酵80%後放進雪柜. 當然, 第一盤的成品一如以往, 是彈口的. 今早醒來後, 便將第二盤包放進已預熱之焗爐內烤焗, 結果有點出人以表, 麵包不太彈口且淋, 其實就像一般港式麵包店裡售賣的. 原理是甚麼? 我當然不曉得, 或許是我中間有步驟做錯了, 又或許麵糰經過這樣的發酵便會形成這樣的麵包. 無論如何, 做對照實驗真的很好玩!
極地雪犬
掙扎了一星期, 結果還是踏進了戲院欣賞這套電影.
如果沒記錯的話, 上一次看的是"企鵝", 而今次是"狗狗". 共通點是在南極拍攝.
掙扎的原因, 是因為我知道自己必定會因為某些情節而流淚.
另外, 很多人都知道我最愛的是金毛尋回犬, 除了是牠們擁有很美麗的金色毛外, 還有牠們很服從性. 金毛之外, 雪橇狗就是我第二最愛. 最主要原因是好友養了一隻, 牠也是c+菜館的白老鼠之一. 只要一有時間, 我便會弄一些狗餅給牠 而牠每次見我時, 亦會飛跑過來迎接我. 當然, 牠是為了自己的食糧吧! 所以, 觀看一輯跟自己喜愛狗狗的悲劇, 定必要預備數包紙巾才能踏進戲院.
電影裡的故事, 是改自一群日本人的真人真事. 當時他們帶領15隻雪橇狗到南極探險, 其間因為意外, 被迫放棄這些狗. 當1年後他們回去尋找狗狗時, 只是剩下2隻生還. 而電影的故事將它改為8隻狗, 我想是不想太傷感的緣故, 只拍成2隻狗在"自生自滅"中死去.
故事是由三名專家和八隻雪橇犬組成的南極探險隊,在冰天雪地裡合作無間感情深厚. 一日,突如其來的變幻天氣,竟觸發一場驚天災難,三名探險家被逼先行逃生撤離基地, 剩下八隻被遺棄的雪橇犬,在生死邊緣掙扎求存,獨力頑抗世紀暴風雪. 一個人狗之間的承諾,令安全獲救的探險家,不惜一切再度勇闖險境,與惡劣狂暴的大自然生死作戰,無論如何都要拯救八位忠誠隊友.
在戲裡可以看到狗對主人的忠心,義無反顧,人與狗之間的承諾,甚至在人類身上可能已經久違了的真誠、信任、一心一意. 而令我感到最"安慰"的是在片尾的一段文字, 發人深省
"飼養動物是一生的承諾,絕不可輕言放棄,請尊重生命"
真的很怕一些人為了一時的喜好而領養寵物, 像之前"阿q"熱潮過後, 便有很多小狗被遺棄. 還有"海底奇兵"在放映時, 魚街多了很多店舖售賣小羞魚, 當然, 是因為很多買才會有人賣. 牠們也是有生命的, 絕對不應隨便領養及放棄.
有蕉出蕉
幫朋友做的全蕉芝士蛋糕. 是送給一位香蕉怪的.
2層的芝士蛋糕, 分別在於底層是焗的, 而上層是雪的. 同樣是出自某餅店的負責人. 這2層的蛋糕, 除了是同樣有芝士及香蕉外, 還有就是它們都沒有用上一滴的whipping cream, 而是用了sour cream 代替. 蛋糕面的香蕉處理得不好, 其實已用了檸檬汁及用火槍燒蕉, 但結果也是被氧化. 看來要去尋找處理香蕉的方法.
連同蛋糕面的裝飾, 這個6" 蛋糕共用了4隻蕉. 希望品嚐的人受得了.
麵糰其實是昨晚做的, 因為時間太趕, 我亦太粗心, 倒模後沒有將空氣"鄧"出, 結果今早發現很多"豆豆"在餅面, 真是羞死鬼.
今早完成裝飾及拍照後便外出, 到晚上回來, 看好友的日誌, 才發現大家心有靈犀, 弄了同一款的蛋糕. 當然, 她做的比我的精美很多倍.
一連兩日也是"蕉", 但家裡還有一隻未熟透的, 待它熟透後, 將會成為家裡的一個甜品. 很期待!
香蕉的誘惑
好友果然沒有介紹錯, 在朱古力雪紡蛋糕裡加進香蕉, 真是極之配合.
快餐
別以為我們今晚光顧快餐店的外買. 其實只是用了很短時間便完成的晚餐.
在烚意粉的時候, 便在鑊裡預備芝士汁. 當意粉熟透後, 放回鑊裡跟芝士汁混合好, 再加上吞拿魚. 上碟後放進爐裡焗5分鐘. 焗吞拿魚芝士意粉便出爐了.
由預備至完工, 只須用左15分鐘左右. 所以是名符其實的快餐.
下午茶
同事們投訴我很久沒有奉上西點給她們作下午茶了. 於是便做了二款簡單的甜點給她們醫肚.
自己很喜愛german cheese, 因為內裡放了一些浸上白蘭地的提子乾. 當品嚐這個西餅時, 陣陣的酒香便會溢出, 最適合我這類愛酒+芝士之人.
曾經有人說這個german cheese 不是正宗. 其實我一點也沒有去考究過. 正如, 在本地餅店買來的tiramisu 也不是正宗的意大利芝士餅. 最緊要的還是適合自己的口味. 若然做出所謂的正宗德國芝士餅又如何, 味道不適合的話, 只有一位受益者, 就是大口仔.
再次謝謝好友慷慨奉上某餅店的食譜. 真的很多款也很"正"!
給自己的
一連幾樣的實驗品都是給家人或朋友的, 終於有機會為自己編織一件毛衣. 原本我想選擇米白色的毛冷, 可惜店舖沒有存貨足夠供給我, 唯有選擇上這個顏色.
總覺得(也是事實)自己的手工不好, 尤其是開針及收針部份弄得很差. 台灣的朋友告訴我, 台灣有專業的編織課堂, 教授全副的編織技術, 還有專業資格可以考取. 在香港, 以我所知, 只有看書、 上網、問朋友及到毛冷店請教外, 便沒有別的方法去學這門手藝. 真的很羨慕她喔!!!
加料
就是提子餐包是也^^
撻上癮

上星期為妹妹送上幾款不同的藍莓後, 原來她是愛"撻"的. 所以今天再"醒"一個由內至愛她都喜愛的. 沒辦法, 因為有求於她, 一定要待她好一點.
西式晚餐
雞扒配上rosemary 及蒜頭, 醃後放入焗爐焗一會兒便成. 意粉裡加入香草醬,便成為今晚很簡單的晚餐. 別以為我忘了2+3, 其實還有沒有上鏡的羅宋湯.